歡迎您,來到女生網(wǎng)!

女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女生網(wǎng)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兩性

讓孩子學會公平對待不貪心怎么做

時間:2022-05-15 13:05:12 編輯:nvsheng

導讀:對于小孩子來說,他們喜歡的東西是不愿意與別人分享的,這是不是貪心呢?完全不是,這是小孩子們的心理問題,需要家長們進行良好的心理調節(jié),如何讓孩子學會公平、公正、愿意與人分享的態(tài)度呢?讓我們來看看吧。孩子

對于小孩子來說,他們喜歡的東西是不愿意與別人分享的,這是不是貪心呢?完全不是,這是小孩子們的心理問題,需要家長們進行良好的心理調節(jié),如何讓孩子學會公平、公正、愿意與人分享的態(tài)度呢?讓我們來看看吧。

讓孩子學會公平對待不貪心怎么做

孩子如何學會什么叫做「公平」?每個孩子對于「公平」的理解一樣嗎?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有些孩子,在自己得到較多糖果、而其他孩子得到較少糖果時,會拒絕接受大人多給的糖果。這就是所謂的「不公平厭惡」。但每個孩子的發(fā)展,依成長環(huán)境而有很大的不同。

「不公平厭惡」是一個心理學專有名詞,可分為兩種:一種是對于自己得到的較少而產(chǎn)生厭惡情緒,即Disadvantageous-InequityAversion,簡稱DI。另一種是對于自己得到的較多而產(chǎn)生厭惡情緒,即Advantageous-InequityAversion,簡稱AI。

12個月大就有「公平」概念

早在2003年,美國心理學家莎拉布洛斯南(SarahBrosnan)和弗蘭斯迪瓦爾(FransdeWaal)就從實驗中發(fā)現(xiàn),小孩自12個月大起就有「公平」的概念,「因為自己得到的較少而產(chǎn)生厭惡情緒」更是所有人類,甚至猴子、猩猩、老鼠等動物共同的天性。但是,「因為自己得到的較多而產(chǎn)生厭惡情緒」則是社會化的結果。

美國心理學家彼得布萊克(PeterBlake)、凱薩琳麥考利夫(KatherineMcAuliffe)、菲利克斯?沃納肯(FelixWarneken)等人本月發(fā)表大型研究,對來自七個國家、共900個4到15歲的孩子進行實驗,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們在自己得到較少糖果時,都會堅持公平原則、拒絕接受;但是在自己得到較多時是否仍然堅持公平、拒絕接受較多的糖果,則和孩子生長的大環(huán)境密切相關。

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年齡越大的孩子,越傾向拒絕自己得到較多的糖果。來自較先進、已開發(fā)國家的孩子,多半傾向拒絕接受自己得到較多的糖果。來自較落后、開發(fā)中或未開發(fā)國家的孩子,則多半會開心接受自己得到較多的糖果。

讓孩子學會公平對待不貪心怎么做

拒絕多拿并非天性而是社會化

美國經(jīng)濟行為學家喬治洛溫斯坦(GeorgeLoewenstein)分析指出,孩子的行為其實與人類對「社會地位」的重視有很大關系。孩子拒絕自己得到較少的糖果,這種反應不只是厭惡不公平,更是一種對于自己在小伙伴中的「社會地位」受到威脅的本能反應,這是天性。

但拒絕自己得到較多的糖果,這就不是天性,而是經(jīng)過社會化之后,堅持原則的表現(xiàn),這就叫做「文明」。

從賦稅到司法制度,公平原則在先進國家中是穩(wěn)定社會的重要因素,因此先進社會更強調公平的價值,堅持原則的人會得到尊敬,堅持原則的孩子會得到夸獎,學會這些原則的孩子們,在在自己得到較多糖果時便會拒絕接受,因為他們認為「原則」比「糖果」更有價值,堅持原則比拿到更多糖果更能鞏固自己在小伙伴之間的「社會地位」。

布萊克等學者也指出,孩子對自己得到較多的厭惡感,只有在特定社會環(huán)境下才會產(chǎn)生。

「公平原則」無疑是可以教育的,實驗過后,更大的問題是,我們要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能讓他們學會「公平」的大環(huán)境?在現(xiàn)代社會中,教養(yǎng)子女或許已經(jīng)不是關起門來的家務事,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,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。

標簽:

跟帖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 網(wǎng)絡營銷| 法律聲明| 友情鏈接| 聯(lián)系我們| 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8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女生網(wǎng)版權所有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
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技術支持:女生網(wǎng) 皖ICP備2022000522號-2